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?题:1758万亩!我国耕地“三连增”从哪里来?
新华社记者 王立彬
耕地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。
国新办新闻发布会9月19日发布数据显示,从2021年起,我国耕地面积“三连增”,净增1758万亩,全国耕地持续多年减少的态势已被遏制。
1758万亩是什么概念?根据国土三调数据,“天下黄河富宁夏”的宁夏耕地面积约1798万亩。全国耕地“三连增”,相当于3年增加了整个宁夏的耕地面积。
这个增加来之不易。
2021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。这一年公布的国土“三调”成果显示,截至2019年末,全国耕地数量为19.18亿亩,实现了国家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。然而相比于2009年完成的“二调”,10年间全国减少耕地1.13亿亩。从2021年开始,全国耕地总量首次净增加。
增加的这么多耕地,从哪里来?
来自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。
党中央三令五申,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,对违法占用耕地“零容忍”,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“非粮化”;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强化耕地保护要求,不断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。
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完成修订,黑土地保护法、粮食安全保障法相继实施;耕地保护法正式列入立法计划……加快完善的耕地保护法律体系和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,让耕地保护“严”起来。
来自“多规合一”“合二为一”。
2022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实施首部“多规合一”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,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、生态保护红线、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;按党中央部署,耕地保护考核、粮食安全考核“合二为一”,各省区市党政同责、一年一考核,对突破耕地红线等重大问题“一票否决”。
来自国土修复和土地整治。
自然资源部部长、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王广华介绍,最近5年来,25个省份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1500多个,投入资金达6700多亿元,完成整治总规模720多万亩,实现新增耕地66万亩,建设用地减少16万亩。
新增耕地质量如何?
1758万亩净增耕地,基本都是流失的好耕地在新机制下稳步回流,包括稳妥推进“山上换山下”,将耕地逐步调整到灌溉条件更好的山下,推动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,更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农业生产规律。
这是数量、质量、生态“三位一体”的净增加。自然资源部副部长、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刘国洪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特别强调:2023年南方省份净增加739万亩,扭转耕地“南减北增”局面。
这是对净增耕地质量的最好阐释。耕地质量涉及气温、降水、光照等因素,南方无霜期长、雨量充沛、光照充足。党中央明确要求,地方持续推动,历史上的“鱼米之乡”有序恢复部分流失的优质耕地,粮食主产区、主销区、产销平衡区“饭碗一起端、责任一起扛”,让多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,让农民满意、农村得利、农业受益。
马克思《资本论》曾引用威廉·配第的格言“劳动是财富之父,土地是财富之母”。耕地面积“三连增”背后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。
耕地“三连增”值得高兴,但要清醒地认识到,我国人均耕地少、耕地质量总体不高、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,耕地占用与保护的矛盾和压力依然突出。
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。新征程上,要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,全力提升耕地质量。